201007050000154j4.jpg
金荷娜《HIGH CUT》韓國雜誌7月號

人與人之間的沉默要能夠不再度秒如年,
究竟需要的是累積的默契或是命定的緣份呢?

我是那種無法忍受沉默的人,
尤其是人際互動時並不舒適熟悉的時候,無法忍受。
總覺得尷尬,拼命的要想說些甚麼填補空白,
但多半的時候似乎做得太好,
其實,我不擅長但卻總是逼自己顯得大方,
其實很多時候我也想草草結束落荒而逃。
說到這個就想到我那唯一一次的聯誼經驗,想來就覺得好笑。

禮拜日韋恩的一通電話,
毫無預警地,這次的約會從下午三點到晚上十一點。
我還算是個話多的人,但也有感到很辛苦的時候,
只是在這八小時之中,卻一點也不覺得累。
說話這種事,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那種感覺才真的令人洩氣吧!
有來有往,不是一味的接或丟,這樣的狀態是不是比較健康呢?

這跟文章的開頭好像有點離題了,
要怎樣人與人之間才不會因為沉默而尷尬呢?
仔細想想,惱人的真的是沉默嗎?
令人勞心費神的其實是那種好像得說些什麼又不一定想的出來的壓力吧!
但開話題的責任其實就會不知不覺的落在那個感到焦慮的人身上,
想起來是不是很不公平又很不對等啊?

我很幸運擁有很多個即使沉默也很安心的朋友,
無論是剛好我們都多話,還是因為時間的累積讓我們擁有默契,
總之能安穩地待在這些朋友的身邊,我感到輕鬆萬分,
是不是這種時候,才不叫飯局,才不叫應酬?

但我也衷心羨慕不會為想話題而苦,或因為面對沉默而尷尬的人,
這種泰然自若,我也很想學會。

人與人之間的沉默要能夠不再度秒如年,究竟需要的是累積的默契或是命定的緣份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pphirely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